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電影製片人 - 莊澄

莊澄

香港資深電影監製及製片人, 2004 年榮獲《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評選為「亞洲之星」。


訪談日期:香港銅鑼灣寰亞綜藝集團/ 2008 7 9
訪談人員:李天鐸、劉現成、葉天慧、林芝因
訪談紀錄:林芝因

李:一部電影的雛型始於製片團隊、導演與編劇共同發展,而製片人更是電影製作中的重要統籌者,對於貴公司來說製片人是誰在扮演這樣的角色?會遇到什麼樣管理的問題嗎?
莊:一般是我在做,所以你剛剛提到《夜宴》裡面的製作,最難管的是創作人。

一般老闆自己當監製,最大的問題是創作人看不起,因為他會覺得你不懂,這點很難像美國一樣,有時候製片人常常是律師或是會計師,以系統來說國外是比較好。香港人則是你要懂,我才和你談,要不就和你打太極,所以最困難的就是這裡。有人說,怎樣做很好的監製,「我看戲很多,你肯定沒我看得多」,其實卻不是看戲的問題,反而是你對電影的創作需要有一點功力,人家才會尊重你,你才可能真的去監製。

香港的製片人有兩種:一種是本身是製片經理,如今天你要拍什麼地方,租金是多少,導演幾點以後你不能用場地,預算超過你不能用。做了十幾年,老闆給他當製片人,基本上也只是預算上的監製。在美國製片人的定義是,從找錢、找來創作人,要和投資人負責,也要和每公司每一個部門負責。但香港不是,大部份的監製也沒有做這兩方面,通常只做一邊,就是預算控制,另一種是導演本身自己做,以前即興的導演,製片的過程都自己來,其實這樣管理是很困難。

我就製片人對於導演的管理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年輕導演,你給他發揮的空間再拉回來,「現在沒有發展的項目,聽我的,我說了算。」第二種是有經驗,但有時眼光不夠精確,再或者曾經是大導演,作品現在比較跟不上時代,管理起來很花時間,要每天和他討論,盯得很緊,此外又要幫助他,最近我有個導演,已經得過最佳導演,從他給的劇本中選一部出來拍,除了控管預算之外,還要此分析給他聽:「主角裡三個都有背景,故事反而會模糊焦點,某個角色戲份不要就可以省一些錢。」他回去想了一個月,告訴我,「還是想拍,我覺得很重要。」我告訴他只要預算控制下,你可以拍這段鏡頭,但等電影完成後,你還是會想剪掉,他又說:「不會!一定不會!」拍完後,他就打電話給我,「莊澄,我真的要把他拿掉。」這就告訴他一個很好的經驗,因為我們很坦白的說出來,也沒有馬上就否決他,感情就建立在上面,雙方信任度上也提高,這種導演你要花的心思也是最多的。

最後一種像是馮小剛,杜琪鋒本身,你想過的事情他們也想過,還沒拍前你可以和他深談一次,當他有新的想法時會找你討論,想要走不同的行銷方向時也會需要你的幫助,溝通時間會比較多,劇本出來時也會需要溝通。等開拍時,你就不用特別去關心他,因為他比你付出得更多,他有更多不能承受失敗的理由,此時就要讓他去,到拍攝殺青前後再來看,看完以後我們再意見,有時後會有一大堆人給意見,但他總會單獨的和我談一次,因為大導演裡有一些遊戲規則,如果你想要批評他也不能再眾人面前,或者你覺得拍太好也不能太過份讚美他,到後面就容易有麻煩,不能前面說好後面又說不好,他會受不了,管理者需要掌握心理層面,就像兩個高手過招一般,中間都像是心靈談話,又像是教學生一樣,和大導演開拍前的討論是最重要的。

李:請問一下寰亞還有像您一樣多方位的製片人嗎?目前寰亞的電影投資的狀況?莊:沒有,只有我。一年約有六、七部。《集結號》我們也有投,《投名狀》我們投一半,那個片子差不多三千萬美金,現在投資回收還差一點點,美國那部份還沒有定案。去年的《集結號》在大陸成績還不錯,是兩億六千萬,《投名狀》是兩億。寰亞的合作多是以資金對半這樣的模式,執行對像就是華誼兄弟公司為主要,像《投名狀》本身就是陳可辛拍完再剪片,有問題再和我討論,而我必須監製電影在亞洲上映的版本。

電影監製的工作內容

1、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如何時開拍,何時殺青,進度如何等;
2、負責攝製組的支出總預算和電影製作的後勤保障;
3、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

在劇組中,導演和監製是兩個權力中心,有時候甚至會發生衝突或越權,鬧得不可開交,以至於某一方的權利被完全架空。‘’製片方經常對外宣稱(劇組和睦)其實這種情況是少之又少。如果有媒體報導說某個劇組的重要成員因為身體不適而退出劇組,其實都是劇組內部權力鬥爭的結果。“周黎明認為。好萊塢巨制“亂世佳人”在1940年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殊榮,但是,該片劇組在拍攝過程中卻被鐵腕監製大衛奧塞爾茲尼克弄得動盪不安,導筒三易其主。影片公映後,美國媒體紛紛指出,“亂世佳人”實際上是在塞爾茲尼克的嚴密監控和精心指導下完成的。

至於所謂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其實將前後三個導演的工作量加起來,也只有塞爾茲尼克的一半左右。在國內,曾經兩度高調出任監製的姜文也因其強勢的行事風格而將自己頻頻推入劇組風暴的中心,從姜文監製的電影“尋槍”問世之日起,導演陸川就曾經在各類媒體上不止一次地暗示過該片不過是“姜文導演,陸川署名”的電影,表明作為監製的姜文對導演事務插手過多。兩年後,開拍數年卻遲遲未見成品的“理髮師”又將監製姜文和導演陳逸飛之間的矛盾暴露在媒體的鏡頭之下。

電影監製- 概述

“監製”(Executive Producer)電影工業中不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監製經常與電影工業的其他兩個角色混淆, 製片人 (Producer)和製片(Production Manager,可直譯為製作經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資人,又稱出品人 ;後者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向導演和監製負責。監製這個角色,有人這樣說“他通常代表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製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

在攝製組裡,監製和導演往往又是一對矛盾,他們常常是針鋒相對,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只有到了拍完影片,他們才握手言和。” 根據好萊塢的標準,製片團隊的核心成員是監製(Executive Producer)與製片人(Producer)。

在一部電影製作團隊中,通常存在兩個主要部分,一個是由導演負責的藝術部分,他指導演員的表演、決定畫面的呈現,他要激發演員的表演才能,在整體上決定電影的藝術效果;另一個是由監製負責的運營部分,通常由他制定電影製作計劃:如何時開拍、何時殺青、進度如何,他也負責電影製作的後勤保障,實際上,由他帶領的團隊負責藝術之外的幾乎所有事項。

影響電影行銷的重要因素

1. 電影的排他性

每一部電影都是獨一無二的商品,但是電影卻都有案可循,若要真正吸引觀眾的目光,行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但是如何讓行銷發揮其最大效益,除了行銷技術本身之外,電影的題材與內容也是重要的關鍵。若一部電影是獨一無二的創作,且有案可循,可以將電影有明確的焦點,甚至讓該電影有延續其生命的可能性。

 2. 電影的重複消費性

由於電影的消費重複性相當低,很多人願意去購買一張CD,然後不斷的重複聽,但是卻很少人願意為了一部電影去買一張DVD,然後在家重複看,這就說明了電影其實是一種可拋棄式的產品,其娛樂的功能停留的時間相當短暫。

3.  電影的前期消費過剩性

電影就有如曇花一現,當電影一發行時,觀看電影的人數非常多,越靠近下檔的時間,觀看人數就越少,除非有特殊情形產生時,院線的上映時間才會再度拉長。通常較熱門的影片,在院線片下檔過後,還會在二輪戲院再度上映,但片商所收取的費就相對降低很多,甚至只是為了讓心血可以讓更多觀眾觀看而放映。而許多片影在此時也會推出影碟,讓喜歡該片的觀眾帶回家收藏,甚至重覆觀看。當電影較不具商業價值時,就會在電視上的電影臺上撥映。

但若有特殊的情形 (例如影展播放經典老電影時)則會突然出現舊片重新復燃的景像。

電影發行具有兩個階段性任務:一是告知商品訊息,包含時間、地點、演員、故事等基本訊息;二是挑起觀眾消費欲望,讓他在有限的休閒時間裡,決定摒棄其他娛樂/休閒活動(逛街、喝咖啡、打麻將、睡覺、上網咖),且在眾多新片中挑中某部獨一無二的電影商品,這其實是個非常艱鉅、不可預期的任務。


參考資料
台灣電影筆記 電影發行的基本概念與步驟

電影行銷的五大基本事項(二)

4. 公關

所謂公關,就是非以媒體購買的方式,讓電影的訊息在媒體上被當成新聞事件或活動披露。簡單的講,就是提供素材給媒體,創造話題,達到宣傳的效果。雖然,公關所達成的媒體露出不像媒體購買時,能精準地將宣材曝光,但它彷彿中立、懇切的立場所產生的消費誘因,比起廣告來其實毫不遜色,有時甚至更能深入人心。

記者會、新聞稿、媒體/影評人試映等,都是促進公關露出的基本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影評人的惡評無法控制,但卻可以藉此不進行試片的動作。有不少電影在上片前堅持不做媒體試片,美其名是保持神秘感,其實經常是唯恐惡評滿天飛。

「影展」是一宗相當具有影響力的公關策略。尤其是奧斯卡,一、兩個月在各式媒體密集的曝光,讓參與的影片獲得價值連城的免費廣告。難怪有人說,奧斯卡是片商為了宣傳影片想出來的宣傳伎倆。金馬獎、坎城等影展的媒體效果也不可忽視。

5. 產品合作

電影造成話題,吸引目光。許多非電影的產品商家,因為與某些電影消費群重疊或產品形象類似的緣故,願意共同分享媒體購買與公關資源,達成雙贏的局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海角七號中的馬拉桑小米酒,在劇中不斷的推銷馬拉桑,戲外也能夠以馬拉桑的名義續作宣傳。


但這種方式需要牽扯到兩個不同公司的預算,需要較長的時間來運作,才有可能達到時間點與型態上完美結合的境界。及早規畫與準備是此項宣傳方式的首要工作。


馬拉桑小米酒與馬念先 (飾演海角七號中的馬拉桑推銷員)


 6. 結語

發行雖然然重要,但是發行的中心仍然是電影本身的特色與概念,因此即使行銷團隊再強,電影本身的元素才是真正的關鍵,創作者應該要在構思電影的階段時就考慮到幾個特殊的賣點,並仔細認清該電影的本質,不然整個作品及發行都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參考資料
台灣電影筆記 電影發行的基本概念步驟

電影行銷五大基本事項(一)

1. 檔期與戲院

選錯時間上片是電影發行最大的致命傷。由於戲院數有限,在供需永遠保持在平 的情況下,認清自身商品特質、屬性,來避免類似商品同時上架造成可能兩敗俱傷的窘境,是安排檔期的首要考量。當然,季節、節慶、各式重要活動(如選舉、奧斯卡、金馬獎),以及排山倒海的國際媒體效應如外語片等的大型行銷效性等,也左右了安排檔期的結果。

檔期決定後,在哪些戲院上映、多少家戲院演、中南部是否加入聯映等問題,又是一個漫長的協商過程。電影拷貝成本不便宜,太多的拷貝會造成浪費,引發的平均戲院票房低落,甚至會嚴重縮短上架時間,造成提早下片,影響成本。但過少的拷貝又會因地域及交通問題嚴重影響票房。精準地拿捏與有技巧地與戲院協商,是影響電影發行的重要工作。

2. 宣傳製作

舉凡電影預告片、看版、海報、劇照、戲院裡各種陳列物、電視/廣播/平面廣告、DM、網路Banner等都是宣材,也就是以視覺、聽覺吸引消費者目光的廣告實體。同一部影片的各式宣材必須建立起一貫的風格與訴求,以便焦點集中,促銷火力增強。

宣材需透露出幾個電影的基本元素:明星、類型、故事(或概念)、票房成就、影展成就、知名幕後人員、影評背書等。一般來說,好萊塢電影清一色是由大明星主演,其宣材製作通常以影像為主,配合龐大的媒體購買預算,其影像的曝光與訴求達到了高度的一致性 ─ 簡單而深入。而另類電影的宣材則經常訴諸於從旁背書的輔助,不厭其煩地舉例,以間接的方式來打動觀眾。正因如此,其宣材曝光的場所就不適宜在文字無法充分開展的平台,如公車車體廣告。

當真愛來敲門 - 以大明星的臉部作為主要宣傳


3. 媒體購買

所謂購買媒體,就是花成本將宣材在媒體上播放、陳列、張貼等,其中最有效也最昂貴的媒體,莫過於電視廣告。購買哪些媒體、購買什麼時段、購買多少,是三個最主要的思考範疇。

媒體購買需考慮到 "Reach" 與 "Frequency"。三台八點檔收視率高,是reach的代表性媒體;對開車的上班族而言,廣播或戶外看版/車體可能是極佳的frequency媒介。從廣告的角度來看,越多人看到(reach),看到的次數越多 (frequency),其潛在的消費商機就會增加。然而,不論是 "Reach" 或 "Frequency" 都是需要成本的。如何有效的搭配,認清產品的基本潛在觀眾,是媒體購買的學問所在。

除此之外,媒體是具有分眾特質的,電影也是。正因如此,購買適當的媒體、在正確的時段將宣材有效地呈現在潛在目標觀眾面前,是最有效率的成本運用。例如一部兒童電影在帶有情色的綜藝節目裡打廣告,即使被這些觀眾看到他們也不會有興趣;在職業籃球轉播賽中購買以女性族群為主要訴求的電影廣告,其效果也很有限。但若該電影的性質訴求很精準,其媒體購買的目標也比較明確。

參考資料
台灣電影筆記 電影發行的基本概念與步驟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劇本的寫法


什麼是「劇本」?「本」為事物參考的依據;而劇本正是一部戲演出流程的依據,由「編劇」這個職務來執筆,將腦海中的畫面或故事...編寫成文字,讓劇組人員轉換成畫面呈現出來,所以劇本也是「創意」與「表演」之間溝通的工具,既然是溝通...就會有所規範,來避免彼此的想法差異過大,這就是劇本格式的由來...

標準劇本格式,通常為14級字(Word),需有「劇本標題」、「角色介紹」、「場次表」、「對白」、「動作與走位」....等等

(一)劇本標題:用來分辨這一劇本是哪齣戲的,如要裝訂成「本」還需編排「封面」、「封底」,除避免劇本污穢...字形難辨外,也會使其增加完整性...避免漏頁缺頁的困擾。

(二)角色介紹:對於主要角色的姓名、年齡、暱稱、個性(可以包含生命觀、愛情觀、價值觀...)、以及其他角色之間的關係......等等。角色介紹通常用在「劇組選角」與「演員揣摩」上有參考依據,因此以簡潔有力為主...讓人一眼就能明瞭他/她的性質為何,男女主角通常在100字內,配角則不超過50字,但這並非絕對..視各劇組習慣而定,畢竟最後演員的決策權不是編劇。

(三)場次表:場次表上基本有
a.場次(S)」:紀錄場次。寫法為S1S1-1(第一集//.的第一場戲)
b.」:標明地點。如:醫院、病房、街道、小明家....
c.」:環境光的條件。如:日(白天)、夜、黃昏、晨
d.」:這場次所需的演員。如:小明、曉華、警員若干、環境人物..
場次表並非一定固定格式,但標準劇本格式會要求以表格來標示..
S1
景:日本賽車場
時:
人:志明、春嬌、外籍車手、環境人物

另外...場次分配(分場)通常對於入門者會相當苦惱,尤其在有場次限制的條件下,那....分場的標準在哪裡?..基本上「不連貫的時間」或「不同環境背景」就得分一場

故事:下午430分,下課鐘聲響起,小明收拾桌上的課本準備放學回家,在校門口與小華道再見...他走在河堤上看見一隻小狗,他將小狗抱回家藏在客廳的沙發下。晚上7點,當全家一起在客廳吃晚飯的時候,小狗跑了出來...被爸爸發現了...把小明斥責一頓..不准他養狗...,小明答應爸爸明天就把小狗抱回原處。.

試問以上要分幾場??  

答案是5
[S1:教室]  [S2:校門口] [S3:河堤] [S4:小明家(客廳)] [S5:小明家(客廳)]
說明:S1~S4...雖然看似動作連貫,但因為環境不同了,所以一定要分場,而S4S5雖然同在客廳,但是從小明回到家中到吃晚飯的時間已有段間隔,所以得另外分一場。除非小明回到家中時爸爸已經在客廳,發現小明帶了一隻小狗回家.,如此在同一地點發生連貫的事..就無需另外分場。

PS.分的場次多寡,有時會影響到經費的運作,像上例...(雖然是我亂編)...只是想說明是放學的時候,就要將劇組拉至教室、學校...等的場景,其實有時候是很「勞民傷財」,因此場次的取捨與必要性,有時也是編劇須注意的課題之一。

如果改成小明背著書包..在河堤上..對著其他同學說再見,是不是就更精簡多了..

取自Taiwan 影視夢工廠

電影編劇技巧(三)

電影劇本概念
  什麼是電影劇本? 簡單的說,是用畫面講述的故事。故事又是什麼? 故事主要是關於一個人或幾個人,在一個地方或幾個地方,做他/她的「事情」。劇本必需將基本故事骨幹加以戲劇化,建立一個明確的開端、中段、結尾,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三幕結構」。例如一九三九年的經典之作《金玉盟》An Affair to Remember,前十分鐘一見鍾情之邂逅為第一幕郵輪上的相遇,讓男女主角陷入不可自拔的情網。而與之抗衡的第二幕便是如何面對各自的未婚夫及未婚妻,以及內心的情感。接著重回各自現實的生活,第三幕開始美好時光的追憶,重逢的結局為情感的堆疊找到了一個寄託,劇情也達到高潮。有心學編劇的朋友,可以先揣摩此結構,讓你的故事跟著三幕結構走。


 劇本工具
  通常在劇本中,會看到一些符號,編劇的基本功夫便是要了解這些符號的使用。劇中人物的對白用「:」來表示,「」代表場景、人物、主要道具介紹、主觀意識、甚至是鏡頭的描述,但是這邊要強調盡量避免用鏡頭來寫劇本,因為處理鏡頭會是導演的工作。而括弧「()」用來標示表情、情緒等反應。「O.S.」是out screen,指的是畫外音,用來表達人物心境的部分或是解釋畫面的意義。

劇本創作流程
  了解編劇基本的概念與工具,接下來就可以開始提筆,讓你的故事躍然紙上。一般劇本創作流程如下表,短短三百字以內故事大綱,必須要清楚、有趣、簡潔,目的是讓人一眼就喜歡上這個故事,並好奇接下來的發展。有了基本故事走向,接著編排分場大綱,根據故事原型找出故事題材中所蘊含的人生價值,讓故事具有流暢性與戲劇化的發展。創造故事主角,確定性別、個性、事件、人物關係圖等,但敘事重心在於人物的心理:包含抉擇、決定、或性格特徵的轉變。編劇的工作就是設定主角的需求,然後不停設計阻礙主角完成的事件。根據分場大綱詳細安排故事的段落與場景,除了達到起承轉合的目標,更有支撐故事結構及推進故事發展的強大作用。

對白與動作的細心設計也常常會是為一部作品加分的地方,經典對白通常令影迷難忘,例如《教父》The God Father馬龍白蘭度飾演的維托柯里昂說的 : 我會開出他無法抗拒的條件,打破票房紀錄的《鐵達尼號》Titanic, 李奧納多飾演的男主角傑克對凱特溫絲蕾飾演的女主角蘿絲說 : 如果你跳下去,我也會跟著跳下去 You jump, I jump,都是被影迷們津津樂道的影史經典對白。



劇本創作流程

故事大綱
分場大綱
故事人物
設定人物需求
編寫人物小傳
故事事件
故事場景
設計對白與動作
情感的表達(溝通)
  
總之,記得編劇的任務就是說故事,並且把故事說好。但是要成為一個好的編劇,除了懂得運用編劇技巧外,更重要的是,你還必須熱愛寫作本身,並且要耐得住寂寞,能夠任憑想像馳騁,隨其驅使,並且樂在其中。充滿愛的創作,永遠是電影編劇的最佳祕笈!

電影編劇技巧(二)

人物塑造第一要務
  電影中的人物是由專業的表演者,透過肢體、表情、語言向觀眾傳達情感及獲取認同。因此,編劇在創造人物的過程中得細膩的觀察,才能描繪出動人的角色。《教父》中攀上權力最高峰卻形單影隻的Michael Corleone、《沉默的羔羊》中變態的心理學家Hannibal Lecter,都是影史上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就是因為編劇對人物設定投入了相當細膩的觀察,給予角色人物一定程度的立體刻劃,才能造就出這些帶給觀眾深刻觀感和印象的成功人物。

  塑造人物的第一要務就是建立認同感,不論任何電影類型,影片的角色都必須給予觀眾認同感,一旦產生認同感,觀影者就會開始喜歡影片,進而持續觀影。通常特色鮮明、立體的人物,容易讓觀眾得到認同,最理想的狀況是讓觀眾覺得在人物身上看到自己或身邊熟悉人物的影子,又或者是雖沒見過但相信世上真有這樣的人物存在,人物角色塑造的第一步就成功了。
  
創造人物的關鍵
  創造人物的關鍵在於描寫人物的觀點、態度、個性、行為、展現。劇中人物的觀點,就是他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不同的個性會產生不一樣的態度以及不同行為模式的展現。例如同樣面對主管批評,樂觀的人會鼓勵自己加油;悲觀的人則會失去信心、抱著被炒魷魚的心態,得過且過。因此,創造人物,要先針對人物進行多個層面的認識和瞭解,同時在人物設定上也要保持邏輯的一致性。舉例來說,首先必須先設定主角性別,搭配故事走向,當主角遇到某種事件,而這種事件對哪一類的性別會造成比較大的戲劇衝突? 如《北國性騷擾》中,莎莉賽隆飾演的女礦工,與其他女同事們長期忍受男同事的性騷擾,而性騷擾的事件就成為電影中最大的戲劇衝突,劇中主角因忍無可忍引發抗爭,產生人物需求追尋公平正義,繼而導出劇本的故事主軸。


不可不知的編劇重點
  編劇必須在電影開始的十分鐘內,讓觀眾明白主要人物是誰,故事前提是什麼,故事戲劇性又是什麼? 例如李安的《臥虎藏龍》在前十分鐘,編劇就安排各個主要人物陸續出場,藉由彼此交談、互動,迅速讓觀眾清楚角色人物,同時帶出各個人物的需求,自然地延續故事的情節發展。



電影編劇技巧(一)


何謂編劇?就是寫出題材

寫作題材大致可分為生理或情感的動作,以及人物的確實需求及行為兩大題材。創作電影劇本,首先要做的功課,就是跟影史上的經典電影取經。例如柯波拉的《教父》,這部經典中的經典,劇中有多場重要的關鍵性對白及諸多代表性的行為,就應該細心解析,深入它在情感動作面的處理,在編劇理論與影片實際拍攝的結合上,是不可多得的最佳教材。又或李安的經典中國電影《臥虎藏龍》,就是在說,章子怡飾演的玉嬌龍的角色因行走江湖覬覦青冥劍,深陷江湖風波,由這個核心人物引發一連串的故事情節而展開劇情主題。在劇本題材基本的結構上即為,人物(玉嬌龍)→需求(偷青冥劍)→結局(自殺)。相反的,盧卡司的《星際大戰》就是經典的生理動作片,簡單來說便是不需經過大腦思考,影片中呈現對科幻的夢想,相對來說,《星際大戰》的故事反而令人容易遺忘。
  
類型電影
  選定題材之後,接著需要定義類型電影,《悲情城市》、《少林足球》,甚至影史賣座的《阿凡達》,都是相當清楚的類型電影示範。「電影是與觀眾溝通的橋梁,簡單來說,賣座電影通常是明確的類型電影」,現今電影包含了多元類型的元素,除了市場考量,也反映出一種生活的價值觀,例如過去風行的西部片不僅代表對美國夢的追求, 也是族群遷移的歷史寫照。同時,精彩的電影必須具備完整的敘事結構,一部電影通常由三幕結構來組成,第一幕開端需要引人入勝,引起觀眾好奇,如果電影無趣,不會有人想繼續坐在電影院,第二幕是編劇最難也最重要的課題,嚴謹地拼湊出轉折點的細節,同時又必須保持好奇,不斷地提出問題,讓故事進行下去,接著第三幕進入第二個轉折之後,故事即將水落石出,所以必須夠震撼,夠逆轉,但要注意的是整部電影的調性需一致,避免虎頭蛇尾,如史柯西斯《計程車司機》最後刺殺的片段,流暢的場面調度考驗著編劇與導演之間的協調溝通。當然,功力好的編劇,除了要能照顧到電影的整體流暢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影像撥動觀影者的感官情緒,進而達成優秀編劇家的使命。

什麼是電影劇本 (下)

第三幕 (結局)

第三幕通常位於第九十頁到一百二十頁之間,它是故事的結局(resolution。整個事件如何結束的?主要人物怎麼樣了?他是活著還是死了?成功還是失敗?……等等,一個強而有力的結尾,可以解決故事中的諸多問題,進而使一切變得可以理解而且完整;那種模稜兩可、結尾含糊曖昧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戲劇性結構可以界定為:一系列相互關聯的事情、插曲或事件做線狀安排,最後導至一個戲劇性的結尾。這是一個模範,一個原型,一個概念的腹案,執行良好的電影劇本看來都該如此。它表現了關於電影劇本結構的綜觀,如果你弄清楚電影劇本應該像什麼樣子,你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你的故事放進去。

所有好電影的劇本都符合這個應用範例嗎?答案是肯定的。你只管把它當做一件工具,去加以懷疑、檢驗和思考。有些人會不相信這種模式。可能不相信會有什麼開端、中段和結尾;你可能會說:藝術和生活一樣,它不過是在某些巨大的中間部分,偶然發生的幾個個人之「重要時刻,並沒有什麼開端,也沒有什麼結尾。


電影劇本有明確的開端、中段和結尾。這就是戲劇性結構的基礎。電影劇本都是絕佳的教材,如果實在找不到好的電影劇本,那就讀一下你所能找到的任何電影劇本,讀得越多越好。


如果你發現一部你真正喜歡的電影,回頭再重看一遍。看看這部電影是否符合我們所說的應用範例,試試看自己能否分解出各個部分,找出開端、中段和結尾。然後記下故事如何佈局;你要多久才知道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你是被這部電影吸引下去,或者只是被故事硬拖著走。最後再找出第一幕與第二幕結尾處的轉折點,看看它們如何導至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