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錯時間上片是電影發行最大的致命傷。由於戲院數有限,在供需永遠保持在平 的情況下,認清自身商品特質、屬性,來避免類似商品同時上架造成可能兩敗俱傷的窘境,是安排檔期的首要考量。當然,季節、節慶、各式重要活動(如選舉、奧斯卡、金馬獎),以及排山倒海的國際媒體效應如外語片等的大型行銷效性等,也左右了安排檔期的結果。
檔期決定後,在哪些戲院上映、多少家戲院演、中南部是否加入聯映等問題,又是一個漫長的協商過程。電影拷貝成本不便宜,太多的拷貝會造成浪費,引發的平均戲院票房低落,甚至會嚴重縮短上架時間,造成提早下片,影響成本。但過少的拷貝又會因地域及交通問題嚴重影響票房。精準地拿捏與有技巧地與戲院協商,是影響電影發行的重要工作。
2. 宣傳製作
舉凡電影預告片、看版、海報、劇照、戲院裡各種陳列物、電視/廣播/平面廣告、DM、網路Banner等都是宣材,也就是以視覺、聽覺吸引消費者目光的廣告實體。同一部影片的各式宣材必須建立起一貫的風格與訴求,以便焦點集中,促銷火力增強。
宣材需透露出幾個電影的基本元素:明星、類型、故事(或概念)、票房成就、影展成就、知名幕後人員、影評背書等。一般來說,好萊塢電影清一色是由大明星主演,其宣材製作通常以影像為主,配合龐大的媒體購買預算,其影像的曝光與訴求達到了高度的一致性 ─ 簡單而深入。而另類電影的宣材則經常訴諸於從旁背書的輔助,不厭其煩地舉例,以間接的方式來打動觀眾。正因如此,其宣材曝光的場所就不適宜在文字無法充分開展的平台,如公車車體廣告。
當真愛來敲門 - 以大明星的臉部作為主要宣傳
3. 媒體購買
所謂購買媒體,就是花成本將宣材在媒體上播放、陳列、張貼等,其中最有效也最昂貴的媒體,莫過於電視廣告。購買哪些媒體、購買什麼時段、購買多少,是三個最主要的思考範疇。
媒體購買需考慮到 "Reach" 與 "Frequency"。三台八點檔收視率高,是reach的代表性媒體;對開車的上班族而言,廣播或戶外看版/車體可能是極佳的frequency媒介。從廣告的角度來看,越多人看到(reach),看到的次數越多 (frequency),其潛在的消費商機就會增加。然而,不論是 "Reach" 或 "Frequency" 都是需要成本的。如何有效的搭配,認清產品的基本潛在觀眾,是媒體購買的學問所在。
除此之外,媒體是具有分眾特質的,電影也是。正因如此,購買適當的媒體、在正確的時段將宣材有效地呈現在潛在目標觀眾面前,是最有效率的成本運用。例如一部兒童電影在帶有情色的綜藝節目裡打廣告,即使被這些觀眾看到他們也不會有興趣;在職業籃球轉播賽中購買以女性族群為主要訴求的電影廣告,其效果也很有限。但若該電影的性質訴求很精準,其媒體購買的目標也比較明確。
參考資料
台灣電影筆記 電影發行的基本概念與步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