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電影編劇技巧(二)

人物塑造第一要務
  電影中的人物是由專業的表演者,透過肢體、表情、語言向觀眾傳達情感及獲取認同。因此,編劇在創造人物的過程中得細膩的觀察,才能描繪出動人的角色。《教父》中攀上權力最高峰卻形單影隻的Michael Corleone、《沉默的羔羊》中變態的心理學家Hannibal Lecter,都是影史上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就是因為編劇對人物設定投入了相當細膩的觀察,給予角色人物一定程度的立體刻劃,才能造就出這些帶給觀眾深刻觀感和印象的成功人物。

  塑造人物的第一要務就是建立認同感,不論任何電影類型,影片的角色都必須給予觀眾認同感,一旦產生認同感,觀影者就會開始喜歡影片,進而持續觀影。通常特色鮮明、立體的人物,容易讓觀眾得到認同,最理想的狀況是讓觀眾覺得在人物身上看到自己或身邊熟悉人物的影子,又或者是雖沒見過但相信世上真有這樣的人物存在,人物角色塑造的第一步就成功了。
  
創造人物的關鍵
  創造人物的關鍵在於描寫人物的觀點、態度、個性、行為、展現。劇中人物的觀點,就是他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不同的個性會產生不一樣的態度以及不同行為模式的展現。例如同樣面對主管批評,樂觀的人會鼓勵自己加油;悲觀的人則會失去信心、抱著被炒魷魚的心態,得過且過。因此,創造人物,要先針對人物進行多個層面的認識和瞭解,同時在人物設定上也要保持邏輯的一致性。舉例來說,首先必須先設定主角性別,搭配故事走向,當主角遇到某種事件,而這種事件對哪一類的性別會造成比較大的戲劇衝突? 如《北國性騷擾》中,莎莉賽隆飾演的女礦工,與其他女同事們長期忍受男同事的性騷擾,而性騷擾的事件就成為電影中最大的戲劇衝突,劇中主角因忍無可忍引發抗爭,產生人物需求追尋公平正義,繼而導出劇本的故事主軸。


不可不知的編劇重點
  編劇必須在電影開始的十分鐘內,讓觀眾明白主要人物是誰,故事前提是什麼,故事戲劇性又是什麼? 例如李安的《臥虎藏龍》在前十分鐘,編劇就安排各個主要人物陸續出場,藉由彼此交談、互動,迅速讓觀眾清楚角色人物,同時帶出各個人物的需求,自然地延續故事的情節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